今天是: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邮箱  信息检索:
  • 凝心聚力 精准服务——昭通市工商联切实做好民营企业“娘家人”

    来源:昭通市工商联 2020-03-05 09:52:00

      近期,昭通市民营企业已陆续复工复产,企业职工正陆续返厂,企业进入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新阶段。为全力支持和推动民营企业复工复产,实现全市民营企业安全生产、有序经营,昭通市工商联深入了解企业情况,切实当好民营企业家的“娘家人”“贴心人”,掌握企业复工复产动态;加强政策宣讲、坚持精准引导、积极协调对接、主动帮扶企业开工复产。截止2月26日,全市工商联系统跟踪排查商会158家、民营企业464家,推动涉及国计民生和疫情防控需要的供电、供水、燃气、医疗、食品等企业复工115家,复工员工累计5053人。
      暖心服务到位  助推民企复工复产
      落实防控机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昭通市工商联即时拉响警报,全体干部职工取消休假全力以赴做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主动靠前服务,为昭通市民营企业复工复产排忧解难。严格落实《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有关工作的通知》相关要求,制定下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工作方案》,要求全市各级工商联引导服务民营企业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协调帮助企业解决在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求企业落实防疫主体责任,将疫情防控到位作为复工的首要前提,按要求合理安排复工进度,引导工人有序返岗、安全上岗。
      加强调研指导。自月初,一些涉及民生的相关企业,在确保疫情可防可控的前提下,开始复工。市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胡建普带队深入到企业一线,指导企业疫情防控工作,宣讲政策,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复工复产中面临的困难问题,用心用力用情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同时围绕“全国民营企业抗疫政策落实情况调查”、“ 全国民营企业应对疫情防控阻击战情况调查”和“云南省工商业联合会关于企业复工复产困难问题的调查问卷”开展问卷调查,及时了解掌握企业家思想状态、企业开工产能、复产存在困难等第一手资料,及时上报相关部门。统计“昭通市民营企业复工复产防护物资需求情况”,与上级工商联对接,整理防疫物资采购信息,为企业正常复工复产提供物资采购、生活保障等信息渠道,给企业疫情防控提供给实实在在的贴心服务。
      积极建言献策。成立了由工商联主要领导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为成员的的复工复产督导组,分成4个小组,全面下沉对接到全市11县(市、区)、各市直所属商会和会员企业,一边做好企业诉求收集,及时梳理汇总企业问题清单,与市有关部门对接,协调解决防控物资紧缺、外地员工回不来、健康体检等各种问题,实实在在地帮助会员企业。一边积极建言献策,对商会组织和广大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抗击疫情、复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收集整理并第一时间向市委市政府反映。为推动政策有效落地、增强企业获得感,通过微信公众号、主席群、执常委群等广泛发送各类政策信息,提高企业对接政策的精准匹配度,激发企业挖潜增效、攻坚克难的信心。
      工商联牵线 企业搭台 助劳动力转移就业
      昭通是我省劳务输出大市,2019年全市305万农村劳动力中,外出务工人员有224.61万人,其中省外务工的104.91万人。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受全国各地企业复工时间相继推迟,交通工具和务工人员处于严格管控等因素影响,全市劳动力外出务工受阻,务工就业出现障碍。另外,由于本地扶贫产业节后复工缓慢、生产原料无法进入、产品滞销等原因,全市扶贫产业带贫能力大幅下降,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受限,务工收入大幅减少。
      为着力解决群众增收问题,昭通市制定出台了20项政策措施扶持企业复工复产,聚焦“三个精准”,实施“四个一批”,依托“两个平台”,以高度组织化全力推动外出务工劳动力健康就业、有序就业、稳定就业。市工商联在认真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发挥工商联优势扎实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主动积极与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内外联动,坚持一日一对接,多渠道、广范围收集岗位信息,精准匹配求职意愿与岗位供给。发函至浙江省内11个市级工商联、江苏省13个市级工商联以及金华昭通商会、广东昭通商会、嘉兴云南商会,请求帮助收集提供辖区内有用工缺口的复工企业详细招聘岗位清单及要求。同时要求各县(市、区)工商联、市直商会、直属会员企业,提供当地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企业用工需求。
      截止2月26日,市工商联共对接广东省、浙江省等893家企业提供4856个岗位43232人用工需求。其中:东莞市92家企提供岗位10210个;杭州市提供岗位42人;湖州市提供岗位11637人;丽水市提供岗位3859人;珠海市提供岗位3500人;深圳市提供岗位50人;金华市提供岗位51人;台州市提供岗位9330人;此外浙江省还提供了岗位4553人。用工需求岗位每日向市人社局报送,通过微信、短信网格化推送市内外岗位,将现场招聘活动改为网络常态化招聘,用“不见面”服务取代“见面”服务,确保疫情期间就业服务不打烊、不间断,畅通用工信息供需对接机制,全力推动农民工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