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邮箱  信息检索:
  • 大理剑川:彝家山寨搬迁记

    来源:剑川县委统战部 2018-12-13 16:30:00

      “你别说得比唱的好听,搬下去我们吃什么,怎么生活,没有田地怎么发展。我们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靠山吃山,搬下去生活什么都需要钱,真的无依无靠了……”杨国军满脸不高兴的说着。“你有手有脚,身体健康,干什么都行,干什么也饿不死,在山上不劳动,闲睡就有吃的吗?我们前几辈穷,难道还要让儿孙辈跟着穷吗?现在不准砍树,保护水源地,交通不方便,看病、上学困难,靠山吃山,不但破坏了我们美丽的老君山的生态环境,也导致我们群众致不了富”杨福才耐心的劝说着。这是老君山镇新和村在动员五组群众易地搬迁工作中的一个场景。
      五组有86户彝族323人,世代居住在海拔3200米左右的老君山畜牧场、鸡脚箐、卓玛、八连丫口等8个山箐中,最远地方距离坝子35公里,居住地山高坡陡、道路不畅、弯多路窄难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出行困难,靠种植洋芋、白芸豆,养牛养羊为生,生活困难,经济落后。为了挪穷窝,拔穷根,2017年10月,老君山镇启动了新和村第五组整村搬迁项目,彝家群众将迎来幸福的曙光。
      “山上没有一个卫生室,家里有人生重病,需要到外面进行抢救,等把病人送到医院,可能就抢救不回来了,媳妇要生娃娃了,可能送下来在半路就生出来了,这种对娃娃和大人都很危险啊。小孩去读书要下来坝子,家里要有人陪同照顾,致使很多孩子就因为读书困难放弃了学业。我们十几代人过去了,现在党的政策好,我们这代人终于有了机会搬离穷窝下山去,你们还不搬、不想搬,你们想想,这样的千载难逢机遇还有吗?如果不抓住这次机会,不搬出去,以后想搬就别想了,世世代代在山上……”这是杨福才在群众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为了让86户群众都搬迁,杨福才把8个箐中有威望的人20多次集中在一起开会,商量,召开30多次的搬迁户动员会议。今天在这个箐开会商量,明天到那个箐动员。在9个月的时间里,杨福才已经记不清多少次走在这些山箐中,车子轮胎换了3次,他却从未报过一分油钱。鞋子穿坏了十几双,家家户户都留下他的足迹,多的几十次、少的几次。今天同意一户,明天同意一家,每同意一家他的脸上就多了一份笑容。
      来到杨福才在老君山上的家里,漂亮的房子,干净美丽的庭院,一点也不比城里的差。到杨福才孙子这一辈,他们在老君山生活了15代。前些年,杨福才利用老君山牧场资源优势,发展牦牛养殖和中药材种植,成为老君山上的致富带头人。现在他在山上种植了高山茶叶,中药材,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在昆明、下关上班,大儿子已成家有小孩,生活很幸福,是搬迁随迁户,在搬迁中只享有1.5万元的补助。一些群众就说,你搬我们就跟着搬。2018年6月30日,杨福才和儿子两家就搬了下去,入住新房,杨国军也第一批入住新房。
      一大早,杨福才又向柳箐出发,12家住户还不同意搬迁。来到沈家,还没有说话,沈旭明说“我们同意搬迁,看好日子就搬”,“我们也同意搬迁”马天福说。原来,在前天,沈旭明家的两个孩子,哥哥7岁多,读一年级,弟弟5岁,由于家里没有人照看弟弟,他就随哥哥到离家4公里多的校点上学,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两个孩子饥饿,弟弟走不动,在路边的石头上休闲的时候睡着了,到晚上孩子没有回家,整个箐的帮忙人到处找,母亲急哭了,发动大家找孩子。至此,86户全部同意搬迁,那天,杨福才回到家里,高兴的喝醉了。
      “搬新家奔致富路,扶贫政策暖人心,铭记党恩”的对联分外耀眼。一排排新房,一院院新家,正在迎来它们的新主人,谱写脱贫致富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