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邮箱  信息检索:
  • 昭通威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基础 确保“搬进来稳得住”

    来源:威信县委统战部 2021-04-19 17:09:00

      近年来,威信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主要路径,采取进城入镇、集中安置、同步搬迁等方式,搬迁18221人(其中:少数民族4102人),从忧居到安居,从山沟到城镇,从种地到就业……易地扶贫搬迁改变了他们的生产生活,他们挪穷窝、斩穷根,大步迈向全面小康。
      扎西镇龙溪社区易地搬迁点有3900多易地搬迁群众,其中苗族、彝族占比五分之一,怎样才和谐共处,怎样才能稳得住,一直是县委政府忧心的重中之重。
      环境优美的龙溪社区
      31岁的苗族同胞杨成琼,家住扎西镇扎岭村石甲村民小组,家庭成员简单,她、丈夫和两个年幼的儿子,主要收入来源依靠丈夫在村子附近做零工和自己在家种植玉米烤烟等,家庭年收入1万元左右,由于缺乏技术,内生动力不足,于2016年纳入建档立卡对象,2018年作为易地搬迁户进住龙溪社区。
      杨成琼说:“能在县城拥有套房是她之前不敢想的事,两个孩子也在县城最好的红军小学读书,成绩也不错,但进城了,开支更大了,光靠丈夫在外面做零工无法解决家庭支出。后来,在社区主任和帮扶干部的帮助下,我学习了裁缝,主要做苗族服装的刺绣和缝制,社区里人多,靠大家的口口相传,在家里就可以接单做工,平均每月能赚一两千贴补家用,丈夫在城里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每月能赚3000元左右,在家门口就有活干,好日子有奔头了。社区里环境非常好,警务室就在家门口,治安好;还有“四点半课堂”,孩子们放学后可以到“四点半课堂”有专人辅导学习,做手工;晚上在社区民族文化广场与大家一起跳芦笙舞,现在在城里居住惯了,我们都不愿回去了,孩子们也不愿回去了,以后最大的愿望是孩子们学有所成,让更多人穿上自己做的服饰”。
      穿针引线杨成琼正在缝制苗族服饰
      杨成琼家墙上贴满了孩子们的奖状
      社区内的“四点半课堂”
      挪穷窝,谋富业,乐业才能安居,像杨成琼这样从大山沟里搬迁出来通过自己不懈努力过上幸福生活的农户成千上万,在威信这片红色热土上,各族群众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相互学习、交往交融、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国梦”的威信篇章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