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邮箱  信息检索:
  • 玉溪元江坡垤:念好“三字经” 共谱“合奏曲”

    来源:玉溪市委统战部 2021-05-06 17:38:00

      坡垤村共有174户555人,其中90%为彝族。近年来,坡垤村坚持基层党建示范引路、撒摩“阿哩”添彩、乡村产业助力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荣获“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云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玉溪市文明村镇”“抢救性拍摄纪录哀牢山红河谷中国传统村落乡土文化遗产行动采访体验基地”的美誉。
      念好“领”字抓引领 乡村产业发展“强起来”
      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基础,产业兴,则群众富。产业兴旺是增加各族人民收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源泉。坡垤村按照“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切实解决致富无路、增收无门的问题。以党建促引领为抓手,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先锋引领作用,支部选项目、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引导农户流转土地,引进建设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观光体验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发展了2家乡村旅游彝族特色民俗客栈、改造了3家农家乐,有力促进乡村民族旅游业发展。2017年,在外创业多年的坡垤乡贤普仕林依托当地资源禀赋,突出人文优势、地理优势,科学统筹、因地制宜,围绕“一区域一特色、一产业一品牌”做文章,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美丽经济、集体经济。在坡垤村实施坡垤谷田园综合体项目,在项目土地流转中起到“助推剂”的作用,通过支部党员联系农户,带头示范,在自愿的基础上,实现土地流转153户3000亩(其中建档立卡户44户、500亩),为集中连片开发打下了基础。目前已吸纳了坡垤村及周边几个村的200多农户,农民变成产业工人,每个产业工人能领到三笔收入:土地流转租金每年每亩有600元、产业工人工资每人每天不少于100元、项目盈利后的分红收入。同时,不断加大农村拔尖人才和乡土人才的培养,为发展乡村产业发展培育了一批“土专家”和“田秀才”,民族产业基础不断夯实。该村的产业一派欣欣向荣,长效产业与短期产业正在优势互补,开启以旅游引领、产业驱动、生态共建、特色村落以及彝族特色非物质文化等内容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最终实现农户、投资商、政府的三方共赢以及当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闯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子,联结起各族群众富裕幸福的新生活。
      念好“融”字抓提升 生产生活条件“好起来”
      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坡垤旅游资源,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实施了村内两污处理、人畜分离、亮化绿化、场地硬化、防护栏杆、传统民居修缮、彝族文化保护传承等工程,以坡垤客栈的建设为切入点,率先打造和树立撒摩人的民宿品牌形象,结合挖掘特色旅游资源、提振传统文化、发展壮大产业,架构“乡村旅游+民族文化+产业延伸”的新模式,让乡村旅游成为一个财富共同体、精神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农村风光逐渐成为一种城市中稀缺的自然景观,坡垤的田野风光及彝族特色传统村落风貌更是农村风光中的凤毛麟角,通过高标准、高质量的设计和搭配,在原有乡村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保护性开发,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提升乡村整体文化形象,保存传统风貌的同时在较大的空间上形成美丽的景观,让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相融合,成为生产、生活、生态三者的有机结合体。注重“魂”的塑造,把“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出路”的洼垤精神融入其中,致力于意境与自然现象的统一,让田园生活乐趣、乡村人文、农业文明成为一种高雅的时尚生活品质。
      念好“活”字抓载体 共有精神家园“美起来”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坡垤村推动文化活动大众化,激发群众文化活力。在坡垤,各族群众热爱撒摩“阿哩”文化,并为传承和保护好撒摩“阿哩”文化作出积极努力。在民族传习所彝文学习班学员有30多人,刺绣妇女23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刺绣技艺,培养出老中青搭配的“阿哩调”组合,民族文化传承后继有人,涌现出了白玉婼、普寿仙等一批市、县级文化传承人,为撒摩“阿哩”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人才支撑。在移风易俗上“注”活力,抓好乡风文明,培育良好家风、文明新风、淳朴民风,引领农民群众明礼知耻、崇德向善。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开展扶志教育,用好小广场、大喇叭等阵地,弘扬自尊、自爱、自强精神,不断提振群众精气神。进一步规范村规民约,推动设岗定责、划片包干抓治理,在房前屋后种花、种菜、种树,“闻鸡”打扫等情形处处可见。通过党员干部亮身份、树旗帜、作表率,带动村民齐参与,形成了“我的家园我管理”“美好家园齐心建”的认同感,人居环境整治变成了群众的自觉行动。
      坡垤村坚持基层党建示范引路、撒摩“阿哩”添彩、乡村产业助力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民族团结进步也在反哺坡垤经济社会发展,其中比较重要的经验是:
      强抓引领带动促乡村产业新发展是关键。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产业振兴,党建引领。党建与产业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相互促进、共同提升。构建“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五级联动的组织构架,形成了精细化、高效化、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带动农村工作全面提升。持续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和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村民自觉构建良好的邻里、家庭关系,有效推动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
      强抓民生短板促乡村基础新变化是保障。在突出风貌保护、习俗保护、保持传统村落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的前提下,紧抓乡村振兴契机,推动村庄保护与发展有效融合,整合1000多万元资金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等项目,整个村庄风貌得到大改观,让传统的东西既得到保护又创造了价值,把现代新农村建设和原生态农耕文化结合、传统民俗与现代观光旅游结合,走一条以古生旅、以农兴旅、以旅促农的乡村旅游之路。
      强抓文化繁荣促乡村文明新气象是抓手。始终保持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建设相适应的优良家风、文明乡风,着力提升村民政治参与意识,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管理中涵养现代文明,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各族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构筑共有精神家园,营造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浓厚氛围。
      罗马山下各族儿女一家亲,特色村寨共奏民族团结曲。坡垤村将充分挖掘各民族特色资源、提振传统文化、发展壮大产业,全力打造全村产业新发展、农民收入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用勤劳的双手共同谱写一曲曲维护民族团结、共创和谐之美的幸福乐章。
      (来源:元江县委统战部;作者:龙保山,系中共云南省委统战部网络宣传特邀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