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邮箱  信息检索:
  • 楚雄双柏:大麦地镇推进乡村振兴“六个一”融合发展

    来源:楚雄州委统战部 2021-06-07 16:26:00

      双柏县大麦地镇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当地民族文化历史悠久,享誉中外的“小豹子笙”、曾被多种文字翻译出版的创世史诗《查姆》、彝文叙事长诗《塞玻谟》《月亮银儿子和太阳金姑娘》、彝剧始祖《阿佐分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陀螺”、独特的彝族刺绣技艺——堆绣等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民族文化资源保存完好,该镇被命名为全省“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自乡村振兴号角吹响以来,大麦地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乡村振兴“六个一”的统一部署,强化责任担当,主动履职尽责,积极谋划作为,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有效实施,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六个一”工程有效衔接,为民族地区高质量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突出因村制宜,打造产业发展示范村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立足大麦地镇光热、气候和土地资源优势,确立了“一核一带两片区两园区”的生产力空间布局,在大麦地、底土、光明片区,以传统农业提质增效为主,抓好烤烟、小米辣、畜牧养殖和中草药种植;在普龙、峨足、河口等沿江片区,大力发展冬早蔬菜、热区水果种植和畜牧养殖,着力打造全镇热作、畜牧、现代观光农业三大产业和万亩鲜食水果、万亩冬早蔬菜、万头滇中牛羊三大基地建设,强力推进绿汁江园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
      培强“一村一品”产业
      通过土地流转、精准招商、培育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合作社示范带动,积极发展沿江热作产业,打造产业发展示范村。2020年,全镇套种菜豌豆1000亩;种植小米椒3200亩;种植番茄6300亩,种植辣椒、黄瓜、茄子等其他冬早蔬菜2000余亩,全年实现蔬菜种植面积12500亩以上,实现产值1.5亿元。通过土地流转,引进企业,带动农户,在沿江种植以“阳光玫瑰”为主的葡萄1000亩,甜橙910亩,突尼斯软籽石榴852亩;种植火龙果、无花果、西瓜、芒果、青枣、牛油果等其他各种水果7300余亩,成功打造很本楷、各信代、河口、下邦三、底土五个自然村为县级产业发展示范村;普龙行政村、峨足行政村被评为州级“一村一品”示范村。
      注重经营主体培育,强化示范引领效应
      培育了一批带动力强、关联度高、有发展实力、诚信度好的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产业发展。2020年,全镇培强中草药、畜牧养殖、民俗经济、农产品购销4个专业合作社,培育了三江葡萄、嘉行葡萄、楚雄叶仟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种植企业16 家,种植大户1071余户,特色养殖大户221户,培育州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州级示范合作社2个,县级示范家庭农场19个,县级示范合作社5个。建成13座保鲜冷藏库,建成冬早蔬菜销售分拣包装交易市场27个,逐步打造一批冬早蔬菜、青枣、红糖等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示范村,大麦地镇发展现代农业的格局基本形成。
      突出整洁宜居,建设美丽小康庭院
      小康庭院创建成效显著
      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易地扶贫搬迁、村内道路硬化等项目统筹实施契机,加强小康庭院建设工作;同时通过产业发展,增加与外界的交流,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改变生活陋习,积极参与到小康庭院建设工作中。至2020年,全镇完成小康庭院建设1455户,完成做任务数的60%;今年,全镇计划新增完成小康庭院创建483户,累计完成总任务数的80%以上。
      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实效
      全面实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大麦地镇战斗村、初都村、各莫村、河口村4个省级村庄示范村建设全面完成,传承了传统文化精髓,彰显了乡村历史与自然交织的肌理;成功申报峨足行政村和普龙行政村为州级美丽乡村,邦三行政村为县级美丽乡村,其它行政村正在抓紧建设推进。
      突出素质为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认定工作,按照“党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思路,依托全镇9个党员实训基地,4个党员产业示范基地,扎实开展水果、蔬菜种植、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农作物种植管理、农机安全等各种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从思想观念和劳动技能上提升农民素质,增强致富本领。全镇共认定种养殖新型职业农民286名,2020年,该镇156名新型职业农民年户均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其中50万元以上的有15户,20万元至40万元的有28户,10万元至20万元的有44户。紧紧围绕履行政府促进就业、鼓励创业责任,认真做好新形势下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工作,五年整合县级相关行业部门,开展种养殖业,刺绣,电焊,砖工,厨师等技能培训300余期,培训人数达13520余人,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培训100%全覆盖,确保每一个建档立卡都获得一项技能,并百分之百推荐就业。坚持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为主题,完成“贷免扶补”扶持创业6人,扩大了经营规模,带动了更多人创业就业。
      突出党建引航,筑牢坚强战斗堡垒
      建强组织班子
      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地方的特点和镇情实际,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通过换届,村“两委”的人员构成更加优化和合理,领导地方发展产业,传承彝族传统文化,基层治理等方面的能力得以切实加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定和有力,乡村振兴有了坚强的战斗堡垒。9个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圆满完成,实现“两委”成员交叉任职29人,平均年龄由45岁下降到39岁,村党总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100%实现“一肩挑”,具有大学学历占比88.89%,知识素质大幅提升。
      培育人才队伍
      36名新当选的村“四职”人员完成县级轮训,其余“两委”成员完成镇级轮训,11名村干部参加到“双提升”学习中,基层党组织队伍在思想、能力、作风各方面获得显著提高。历年来还成功回引25名创业、毕业、退伍等优秀人才到村工作,村级后备力量不断充实,形成老中青结合的合理构架,传帮带作用凸显。
      支部规范引领
      大麦地镇青年人才党支部被省级命名为“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建有3个党建示范点,并做好支部分类定级动态管理,抓好两头带中间。通过“合作社+”“企业+”等模式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各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
      形成头雁效应
      历年来,获县级表彰有“虎乡好支书”2名、“五面红旗村”5个、优秀共产党员12名等,通过典型培树,不断激发党建活力,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夯实党员教育
      建有乡镇党校1个、实训基地9个、远程教育平台9个,党员全覆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万名党员进党校”“云岭先锋夜校”“党员实训活动”等87场次,党员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增强。
      突出用心用情,打造不走工作队
      以党建工作为中心促进基层党组织能力提升。把加强党建工作作为驻村工作队的第一要务,从增强党支部的能力和党员队伍的素质入手,有效提升村集体的治理水平和发展程度。脱贫攻坚以来,驻村工作队协作村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500余次,上专题党课1100余次。协助村党支部制定完善党建、议事、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等村级管理制度,引导基层组织用制度管人、管钱、管事,基层党组织的社会治理能力得到提升。以访村入户为基础促进村社区摸清农村实际情况。驻村工作队克服少数民族语言障碍、高温炎热天气、村组偏远难行等困难,全覆盖走访村组农户,每个驻村工作队员每年走访200户以上,组织召开群众会议25次以上,了解民情,掌握村情,用心用情为彝乡扶贫脱困出谋划策,身体力行致力于地方脱贫发展。促进村社区切实掌握农村情况,更好的服务农村工作。以各类活动为载体促进村民群众增强集体观念。以驻村工作队组织群众开展各类活动为载体,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协同村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宣传教育营造良好家风、村风、民风,不断增强村民对集体的认同感、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以培育人才为抓手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通过驻村工作队的工作,引导发动一批有知识、有技术、有能力的农村人才作为致富带头人,带领群众共同脱贫致富。
      突出抓常抓长,建设平安和谐乡村
      建设平安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大麦地镇明确目标任务,把平安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镇党委、政府工作任务目标,做到责任明确,任务清晰。对全镇9个村(社区)、127个村民小组、12个单位、2447户住户开展开展广泛宣传动员及教育引导工作,在全镇形成“平安创建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维护稳定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深入实施“雪亮工程平安乡村”建设工程。全镇共安装电信监控摄像头40个,认真推进公共区域治安视频监控网络建设,加快推进“雪亮工程”进村入户实现全覆盖。坚持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多元化解机制,各类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化解,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在重点领域、广大农村全面推行“彝汉双语”普法宣传教育,依托法治宣讲团送法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村组、进农户,开展“双语”普法培训20场次900余人次,法治宣传105场64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1000余份,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300余人次,全面推进普法工作,切实提升彝乡全民法律素养,为大麦地镇民族团结、平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勿忘初心,砥砺奋进。大麦地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公路网络,打通河口河流域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园区的路网瓶颈;构建安全可靠的水利网,保障人畜饮用水;进一步加强集镇综合承载能力建设,完善各类基层服务设施,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加强和改善民生,持续推进扶贫产业发展壮大,保持驻村工作队工作力度不减,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全力提高办学品位和水平;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动农业增产增效和技术水平整体提升;切实把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不断提高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和救助水平,方便人民群众就医。严格落实民生政策,高度重视并抓好老年人服务工作,建立和完善救灾救济、社会福利工作机制;规范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严格落实特困供养政策。办好文化服务大众,认真落实新时代社会实践所的运营机制,导督促各村举办群众性文体活动,依托查姆文化节,向外界展示大麦地镇的彝族传统文化,推进全镇文化事业更好发展。不断激发大麦地镇发展的内生动力,提高社会生产发展水平。
      (来源:双柏县大麦地镇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