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邮箱  信息检索:
  • 红河泸西:午街铺镇凤午村举办民族文化抢救保护与精品打造培训会

    来源:泸西县委统战部 2019-01-04 17:19:00

      2018年12月27-31日,泸西县午街铺镇凤午村举办民族文化抢救保护与精品打造培训,来自全镇56位民族民间刺绣工艺爱好者参加培训。红河学院美术学院的袁爱莉、柏绍荣、邓霞三位老师作理论指导,石林县彝族文化市县级传承人、民族刺绣专家张锦芳、张琼英,到现场进行民族刺绣工艺技能培训。

      午街铺镇是一个多民族的乡镇,共有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21.6%,彝族撒尼人最多,主要居住在凤午、水塘、林树等村,彝族撒尼人能歌善舞,性格豪放,民风淳朴,民族手工艺精湛。但是,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其手工工艺正面临失传的危险。为加强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午街铺镇人民政府和泸西县民族宗教事务局通过举办“民族文化抢救保护与精品打造培训会”,旨在培养一批地方民族文化和民族手工工艺传承人,引导和鼓励各族村民群众保护和传承地方民族文化,逐步营造“传承和弘扬地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本次培训历时5天,包括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理论方面,由红河学院民族服饰文化研究教师进行讲解培训。袁爱莉从刺绣的传说故事、历史发展、培训的目的和意义。介绍了我国刺绣的产生、发展、繁荣、兴盛等历史,刺绣的工具工艺、各民族刺绣的特点、色调、图案、刺绣技巧等方面进行介绍和讲解。她指出民族文化刺绣培训的目的:“是要引起各民族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民族文化刺绣等手工工艺的重视,也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发展的重视,号召大家要把民族刺绣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开展起来。”邓霞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及社会价值,民族刺绣文化与民俗文化生活关系意义、传承方式、交流学习、保存发展作了全面的讲解介绍。邓霞说:“刺绣作品创作的形式和题材要回归到生活中去,还原文化生态,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大家搞创作的时候,刺绣文化离开了赖以生存生态环境的话,也就不会发展。所以,刺绣作品创新一定要立足于地方文化,显示地方特色。”柏绍荣从刺绣图案色调的种类及鉴别欣赏,介绍了各民族的服饰,云南刺绣的工艺特。重点介绍了云南各少数民族的服饰款式及刺绣特点,国案运用组合;滇东南服饰,彝族花腰,滇东北的服饰,色彩运用,图案,贵州的民族服饰,图案,色彩运等。
      在实践方面,张锦芳、张琼英向与会人员详细介绍了民族刺绣工艺的技巧,如垫绣、引绣、缠针、乱针、长短针等刺绣工艺手法,其特点多以挑、压、镶等工艺结合,根据图案色彩的需要,以红、白、青、绿、蓝、黄等线交替使用,图案纹饰较多为形象的动物、植物、山水等各种形状图纹,并进行现场操作指导。

      专家老师们还对村民收藏的刺绣作品进行了鉴赏评比。黄美芬的小孩被单获得一等奖,杨玉仙背心绣片、毕玉仙的挂包获二等奖,昂建芝的娃娃帽子、何贵珍的小被子、何献芬的绣片获三等奖。理论培训开拓了学员的视野,增长了民族文化及刺绣工艺知识,提振了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和保护的信心;实践培训提高了学员的刺绣创作工艺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