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邮箱  信息检索:
  • 深刻领悟“初心易得,始终难守”的教导 奋力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有感

    来源:怒江州委统战部 2021-11-03 09:55:00

      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回顾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变大、由弱变强,并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充分汲取了中国五千多年传统优秀文化中治国理政的历史营养,才能在各个特殊历史关头能够乘风破浪、越挫越勇、屹立不倒,从而赢得中国人民衷心拥护、世界广泛称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不同的场合,用强烈的历史感,深远的历史眼光、深厚的历史智慧和深邃的历史思维来探究和分析治国理政的奥妙和真理。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认真学习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善于运用历史思维分析现状、认清趋势、把握未来的本领和智慧的本领,向历史寻经验,向历史求规律,向历史探未来。只有这样才能不忘“来时路”,走好“脚下路”,坚定“未来路”,在党史学习中坚定信仰信念践行初心使命,以无我无畏的精神境界奋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局面。
      一、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前面、最高处,这是我们能够守住始终的根本“密钥”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者,万世之本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古代治国理政朴素思想,阐述的是大道,探索的是规律,启示的是当下,烛照的是未来,不仅积淀着古代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而且还蕴藏着资政育人的丰厚滋养,能够给我们提供了无穷的智慧、丰富的营养和前行的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性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属性。一百年来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进程中始终不渝地生动实践着“民本”思想。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号召,到“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执政命题,再到“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 执政目标,再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再到“江上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大论断,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地完美诠释着“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正因为我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最前面、最高处,我们党才能够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真诚爱戴,从而使我们党能够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长成参天大树。
      二、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的高远格局,以坚韧不拔的政治定力统筹推进各项事业
      唐代诗人周昙在《咏史诗》中写道:“定获英奇不在多,然须设网遍山河。禽虽一目罗中得,岂可空张一目罗?”。毛主席曾经指出:“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正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一是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我们干事创业、改革攻坚,关键是“全局在胸”。解决深层次问题、多方面矛盾,需要观照更大的“罗”、统揽更多的“目”,而不能落入窠臼,囿于一隅一域。因此,我们在推进各地方、各领域、各系统的工作过程中要善于见微知著、统筹协调,以免出现挂一漏万、顾此失彼的情况,从而给我们的大局工作乃至全局事业带来被动甚至损失。二是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要始终有“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安而不忘危”的危机感,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要牢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金玉良言,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旗帜鲜明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切实防范“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悲剧发生。三是要有强烈的政治担当。面对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我们要始终怀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使命感攻城拔寨,端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责任感披荆斩棘,以强烈的政治担当,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三、要牢牢抓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机遇,在风云变幻的惊涛骇浪中行稳至远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抵达梦想的时刻,越可能会面临不同寻常的考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再高的山、再长的路,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前进,就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天。”
      一是要清醒认识我们面对的风险挑战。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即将遇到的挑战巨大和风险诸多,绝对不会轻轻松松实现。一方面来自可预见的风险挑战,另一方面来自不可预见的风险挑战。可预见的风险挑战包括但不限于我们的“敌人”。我们不要指望,更不要幻想我们的“敌人”有眼睁睁看着我们轻轻松松去实现梦想的成人之美的胸襟、乐见其成的品德,他们必定想方设法通过实施各种“小伎俩”、制造各类“小摩擦”,乃至捅出“大麻烦”来转移我们的注意力,千方百计遏制或者延缓我们前进的步伐。不可预见的风险主要来自全球疫情防控水平的不对等性的鸿沟增大以及局部
      地区矛盾冲突的不可控性变数增大,由此引发的国际经济格局、世界原有秩序会深度调整、重大变革。当此“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关键时候,我们既要善于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又要善于斗争、敢于斗争,把握主动,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二是要打铁还需自生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肩负着历史重任,经受着时代考验。与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相比,与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相比,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组织建设状况和党员干部素质、能力、作风,都还有不小差距,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觉。”我们要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钉钉子精神,毫不松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通过补钙铸魂,让每名党员的精神立起来,把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强起来,推动我们党的威信在群众中立起来,从而凝聚起在复兴路上劈波斩浪的磅礴伟力。三是要有坚韧不拔的拼搏毅力。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不仅是以物质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更深层次地表现为一个国家整体意志、国民品格为基本秉性的制度文明之间的竞争,比拼的不仅是肌肉体格,更是制度韧性和拼搏毅力,而且在短时间内分不出胜负、比不出输赢,我们要保持“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本色,磨练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意志,坚定“心向往之,行必能至”的必胜决心和信心,在激烈的国际关系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四是要有开放包容广博胸襟。“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要站在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一致性的政治维度,充分尊重各种制度文明的多样性,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多边化建设,尤其是对国际上那些对我们的社会制度、马克思主义道路、中华文化仍然持怀疑、观望、抗拒态度的国家和地区,我们要在推进“一路一带”过程中,善于讲好中国故事、充分展示中国智慧、努力贡献中国方案,通过久久为功、绵绵用力,解疑释惑、消除隔阂,增进了解、赢得信任,最终达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目的,画好国际关系的最大同心圆。五是要有“位卑未敢忘忧国”家国情怀。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抛弃“弃妄自菲薄”的心态,不能以自己职务低、权力小、责任轻为由,推诿扯皮、甩锅抛责,而是要善于把“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朴素情感上升为“位卑未敢忘忧国”家国情怀,进一步内化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担当。六是要有“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的紧迫感。80后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中流砥柱一代,绝不能有“躺赢”的怡然自得感,躺得了初一,躺不过十五,今天“躺平”一会儿,明天就可会被历史的车轮压扁。唯有夙夜在公,以时不我待的历史紧迫感和使命感,攻坚克难、勇往直前,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百年恰似风华正茂,未来仍需风雨兼程。面对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叠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的答卷。实现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还有很多大考,还需过许多大关。我们要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用勤奋和汗水浇灌民族复兴伟业的基座,用拼搏和奋斗向时光索取人世的价值和意义,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为鲜艳的党旗增光添彩,只有这样才无愧于一名中华儿女,无愧于一名共产党员,也只有这样才能肩负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
      (作者:肖罗平,系中共怒江州委统战部网络统战工作科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