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邮箱  信息检索:
  • 普洱澜沧:打造世界“拉祜文化”中心

    来源:澜沧县委统战部 2018-09-21 10:57:00

      “吉祥的日子我们走到一起,共同把心中歌儿唱起来,蜜样的幸福生活滋润着我,拉祜人纵情歌唱……”
      9月8日,在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快乐拉祜》《实在舍不得》等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给云南省民族宗教委主办的“中央及省级主流媒体采访云南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暨改革开放40周年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媒体采访团的记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少数民族群众能歌善舞,对音乐和舞蹈相当热爱。从澜沧民族小学到竹塘乡蒿枝坝村民小组,再到唱响“快乐拉祜”的酒井老达保村民小组,各族群众以歌舞形式展现着澜沧民族团结、经济发展、边疆稳定、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群众把好生活唱在歌里,把党的恩情铭记心中,党委政府团结带领澜沧县各族群众全力加快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
    “快乐拉祜”在这里唱响
      “一把吉他走四方,快乐拉祜美名扬”——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村民小组是个典型的拉祜族村寨,少数民族“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特性在老达保得到了充分展示。
      “寨子里无论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他们擅长芦笙舞、摆舞、无伴奏合声演唱,但最为突出的是吉他弹唱,80%村民都会弹奏吉他,年纪最大的已经年过七旬,最小的还是求学幼子。”驻勐根村第一书记胡红告诉记者,虽然从未受过专业训练,甚至连乐谱都不认识,但是凭着对音乐的热爱,他们以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创作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老达保同时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牡帕密帕》的保护传承基地之一,是《快乐拉祜》唱响的地方。
      过去的老达保,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山区贫困村寨,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群众增收困难。近年来,澜沧县从老达保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出发,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与民族文化保护传承、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扶贫开发、生态旅游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发展的新路子。
      “一人富不算富,作为一名党员,我要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该村拉祜族原生态音乐人代表李娜倮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2013年她在普洱市第一家由党员为主的演艺有限公司——澜沧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通过“支部+公司”的运作模式,助力老达保走上乡村旅游之路。
      “《快乐拉祜》——老达保拉祜风情实景演出项目分拉祜传统文化、风情展示和歌舞展演。村寨内共有芦笙坊、青竹坊、陀螺坊、艺织坊、农耕坊、根雕坊、茶吟坊、舂香坊8个展示区供游客观赏和体验。”李娜倮告诉记者,澜沧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在保留民族民间原生态表现形式的前提下,进行挖掘、整理、打造、提升等措施。把拉祜族各地、各类优秀的原生态歌舞节目和拉祜族独特的风情巧妙结合,在舞台上集中展现出来,让广大观众充分感受拉祜族无穷的文化艺术魅力。
      据统计,《快乐拉祜》已在当地演出470余场次,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实现演出收入180万元,全组村民人均分红超过4600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0多万元。
    民族团结在这里生根发芽
      9月8日一早,澜沧县民族小学的学生穿上盛装载歌载舞,拉祜、彝、佤、傣、哈尼等十多种民族的学生给采访团的记者们表演了一场民族歌舞。《拉祜摆舞》《木鼓舞》《竹筒舞》《欢聚在传统的节日里》……学生们洋溢着自信的一张张笑脸定格在校园的早晨。
      据该小学副校长沈莉坤介绍,澜沧县民族小学在校学生约1900人,少数民族学生占70%。多年来,澜沧县民族小学一直秉承“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色”的办学理念,坚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民族团结,走民族特色的办学方向,深入挖掘、整合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努力把民族特色、民俗文化、民族团结打造成澜沧县民族小学的亮丽名片。
      “澜沧县民族小学是澜沧县民族团结进步进校园示范点之一。” 澜沧县民族宗教局局长周建平告诉记者,学校将办学理念与民族文化传承相结合,把民族文化传承工作融入日常的教学中,通过“早接触、早认识、早融入”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民族知识、了解文化;同时通过民族文化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及家长对民族文化的重视和传承。
      “我们利用每周三的民族学生兴趣爱好活动实践课,开展民族歌舞、民族器乐、合唱团、民族刺绣、特色绘画、茶艺等实践课。”沈莉坤说,学校在四至六年级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和民语课,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民族团结观念。
      漫步校园,民族特色的教学楼、百米民族团结文化长廊……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底蕴“散落”在校园的每个角落,赋予了澜沧县民族小学灵动素雅的神韵,也默默润泽着每个学子。
    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澜沧集边疆、民族、边境为一体的特殊县情实际,决定了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重要性。”澜沧县委书记杨中兴介绍,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79%,其中拉祜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43%,是打造世界拉祜文化中心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首选之地”。
      2013年以来,澜沧县委、县政府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作为实现新时代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压实工作责任,全力以赴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据杨中兴介绍,澜沧县修订完善了《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自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的决定》《关于深入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和创建方案;采取“大喇叭”“小广播”、民族歌舞演艺等形式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积极推广少数民族互助交流;全面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同时,以建设“世界拉祜文化中心”为目标,加快民族文化事业发展。
      目前,澜沧县出县的5条交通主干道全部建成二级公路,景迈机场建成通航,思澜高速、沿边高速加快建设,通村道路全部实现硬化目标,村组道路建设正在加快推进,所有行政村基本实现了通电、通水、通电话、通广播电视、通4G网络的目标。以茶、林、电、矿、甘蔗、畜牧业等传统产业为支撑,民族文化旅游、咖啡、柠檬、林下种植等新兴产业为补充的产业发展体系加快形成。全县创建省级示范单位4个、市级示范单位46个、县级示范单位106个;创建国家级和谐寺观教堂1个、省级和谐寺观教堂6个、市级和谐寺观教堂14个;命名农村示范户169户。到目前,全县有5个自然村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杨中兴表示,澜沧县下一步将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加强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全力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民族时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清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