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邮箱  信息检索:
  • 丽江宁蒗:党的光辉照亮小凉山 小凉山人民心向党——小凉山唱响民族团结进步赞歌

    来源:丽江市委统战部 2021-06-25 15:46:00

      近年来,宁蒗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交往交流交融为途径,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目标,坚持民族团结进步与脱贫攻坚“双融”“双促”,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广泛深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各族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唱响了一曲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赞歌。
      加强党的领导——牢牢把握民族团结主曲调
      始终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坚持以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切实扛稳政治责任。把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县委统战部部长、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小组,推动各级主要领导切实扛起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政治责任和主体责任。二是强化机制保障,高位推动创建工作。坚持高位推动创建工作,县委常委会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创建工作,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制定出台《宁蒗县推进丽江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实施方案》《宁蒗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明确牵头领导、主责部门和完成时限,推动创建工作由单项突破向整体协同转变。三是强化队伍建设,打造创建中坚力量。坚持把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作为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来抓,注重在民族团结、改革发展、脱贫攻坚、社会稳定的现实考验和实践锻炼中识别干部,把更多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成为推进全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中坚力量。四是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创建工作实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全县综合考评、年度监督检查考核计划,列入党组织政治巡查重要内容,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创建工作按时间节点稳步推进,取得实效。形成了“县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协同、全社会通力合作”的创建工作格局。
      强化宣传教育——唱响民族同心同向主旋律
      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一是健全宣传教育制度。制定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制度、创建测评体系和先进集体、个人评选办法等4项制度,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各级党组织和干部职工集中学习内容,纳入“万名党员进党校”课程,纳入新闻媒体宣传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课程,推动宣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二是强化宣传教育载体。充分利用各级网络平台,宣传全县创建成果、特色亮点和先进典型,讲好宁蒗故事,展示宁蒗特色,唱响民族同心同向主旋律、传递民族团结正能量,让互联网成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结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十进”活动,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深入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各村(社)宣讲,切实把宣传教育延伸到各行各业各领域。将小凉山学校、县博物馆建成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面向各族干部群众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五个认同”意识,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夯实全民共创共建的思想基础。三是树立宣传教育标杆。充分利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和张桂梅、杨大林、沙天文先进事迹,在全社会掀起学党史、学先进热潮,充分弘扬革命历史传统,传递社会正能量。全县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凸显。宁蒗县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4个乡镇、17个村组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7个单位、20个家庭被命名为丽江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示范家庭,1人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1人被表彰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5个单位、8名个人被表彰为丽江市级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四是抓实宣传教育重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同城市建设有机结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城市街道、主题公园、文化广场、校园文化,在各族群众心中浸润式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每学年不少于12课时的要求在各学校开设民族团结进步专题教育课,并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黑板报、手抄报、征文比赛等载体,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活动,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增进民生福祉——谱写民族繁荣发展新词章
      始终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不断满足各族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脱贫攻坚双融合双推进。把脱贫攻坚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最大抓手,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紧扣“六个精准”,统筹各方资源,狠抓民族地区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重点民生工程建设,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60亿元,全县8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直过民族傈僳族、较少民族普米族整族脱贫,如期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目标,坚决兑现“决不让一个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承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深入人心。二是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宁蒗进入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行列;新建了小凉山学校、宁蒗二中、第三幼儿园等一批重点学校,“薄改”工程全面推进,优质学位供给得到切实保障;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同步发展;宁海合作持续深化,“宁海模式”成为东西协作的典范。完成县中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迁建和县医院综合楼建设,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全面达标,县域就诊率达90.07%,县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把“学会一技、转移一人、致富一户、带动一方”作为劳务输出的目标,成为全市劳务输出示范县。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构建起覆盖城乡的保障体系。三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泸沽湖机场通航能力持续提升,县城东过境线建成,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528公里,实现了“乡乡油路、村村硬化、组组通达”,内联外通的交通体系正在成型。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得到全面解决。新建和改造电网线路861公里,电网输送能力不断提高。村级广播电视全覆盖,村委会、村卫生室和学校网络宽带全通达,逐步构建起覆盖全境的现代信息网。四是城乡面貌显著改变。美丽县城”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县城扩容1.5平方公里,新建、改扩建城市道路10条,新增城市绿化面积9.7万平方米,城市风貌特色彰显,河滨走廊成为宁蒗新景观。完成永宁、红桥、战河撤乡设镇工作,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农村危房改造,各族群众从“住有所居”向“安居宜居”迈进。
      创新工作载体——奏响民族团结创建新节奏
      始终把创新工作载体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实践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新举措、新途径,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向多层次、宽领域拓展和覆盖,不断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一是创新创建工作载体。实施创作一首主题歌曲,编印一本故事集、一本先进事迹集、一本诗集、一本画册“五个一”工程,打造“一路一廊一广场”地标,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与彝族火把节、摩梭转山节、傈僳阔时节、普米吾昔节四个节日活动自然融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引导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二是创新推进互嵌式社会结构建设。聚焦易地搬迁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公共服务性岗位人员等群体,在幸福家园三期社区分“三级网格长、一级网格员”实行“片长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各族群众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实现民族政策在网格宣传、民族纠纷在网格化解、民生政策在网格落实,打造了新时代幸福家园互嵌式社会结构管理模式的新品牌。三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依托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实施文化建设“八大工程”,打造“宁蒗十大文化精品”,推动各民族文化创新交融,“彝山情”“花楼恋歌”两部文化品牌和小凉山彝族“火把节”、摩梭“转山节”两个传统节日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凝聚力不断增强,成为各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四是创新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结合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要求教师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教学,并选派教师对各族学生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辅导纠正,形成“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推普新网格体系,不断提升各民族群众掌握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全面发挥通用语言文字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沟通民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助推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重要作用。
      党的光辉照亮小凉山,小凉山人民心向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宁蒗各族人民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团结一心,奋勇前进,全面深入持久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唱响小凉山民族团结进步赞歌。

      (来源:宁蒗县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