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邮箱  信息检索:
  • 【总书记回信这一年】临沧沧源:牢记殷殷嘱托 推进“三好示范县”建设

    来源:沧源县委统战部 2022-08-12 16:03:00

      沧源自治县始终把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紧紧围绕“三个示范区”发展定位,全面推进“三好示范县”建设,加快乡村振兴发展,唱响了新时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
      围绕重要回信这一主线  打牢群众共同思想基础
      60多年前,沧源佤族头人给党中央和毛主席写信,表达坚定跟共产党走的决心。
      60多年后,沧源边境村的10位老支书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阿佤山翻天覆地的变化和边疆地区群众的幸福生活。
      2021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勉励他们要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
      坚持以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主线,沧源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热潮,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与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结合起来,采取国家通用语言、汉佤双语宣讲、干部群众学习教育全覆盖、创作《阿佤人民幸福歌》感恩歌曲、建立老支书终身宣讲回信制度、设立“8.19”纪念日等方式,切实把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和党中央的深切关怀作为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工程抓牢抓实,打牢共同思想基础。
      坚持以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主线,出台“一决定三方案”,围绕“三个示范区”发展定位,全面创建“三好示范县”,推动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目标化、项目化、责任化、制度化,把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遵循。如今,牢记总书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殷殷嘱托,沧源各族群众感恩奋进……
      推进“三个心向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沧源素有爱国守边的光荣传统,“班洪抗英事件”“红色革命火种在佤山”“沧源解放”“班老回归”抒写了佤山沧源人民的家国情怀、爱国情怀……
      回眸沧源的近现代发展史,是一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发展史。
      在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实践中,沧源不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把“心向总书记、心向党、心向国家”“三个心向”的精神继承下去,融入到每一名干部群众的血脉和灵魂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动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增强“四个与共”“五个认同”,坚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沧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不断提升巩固。
      挖掘推介“佤山精神”,把佤族崇尚自然、敬畏生态,开放包容、公平正义的文化内涵,与“班洪抗英”“班老回归”“班洪四大嫂”等革命历史和人文精神有机结合,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让“佤山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扎根在千家万户。
      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自觉践行“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初心与使命,通过三防同建,构筑边境安全防控屏障,五级同抓,凝聚守土尽责思想共识,五方同管,汇聚守土固边强大合力,构筑起边境安全的“钢铁长城”,取得了疫情“零输入、零疑似、零感染”的防控成果,维护了祖国西南边境的安全和稳定。
      落实“六化目标”  全面增强群众幸福感
      “通过党组织引领,党员带动,现在,我们村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发展了,村庄变美了,大家对加快发展的信心也更足了。”
      “信息化让我们告别了排队做课件的日子,可以省下更多的时间来优化自己的上课内容,同时能更便捷地了解外面的世界,与优秀教师进行在线交流。”
      沧源广大干部群众对家乡的变化纷纷点赞。
      抢抓发展机遇,全面落实“群众工作组织化、社会治理信息化、日常生活健康化、人居环境生态化、乡村产品商品化、基础设施智慧化”六化目标。目前,以党建强为抓手,彰显党建统领作用,广大党员、党外代表人士及群众真正成为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的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和守护者。
      加快社会治理信息化,维护边疆稳定,建成技防设施3286个点位。建成一批平安村、无毒村、无赌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同时,推进“雪亮工程”视频监控联网共享平台建设,23个沿边行政村(社区)信息化综治中心互联互通,实现全覆盖,切实构筑起“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严密防控体系。
      坚持人民至上,从教育、改善医疗条件、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入手,摈弃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全县各族群众的日常生活健康化。目前,加强远程医疗的支持,全县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通过教育“农远工程”“薄改项目”“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佤山教育旧貌换新颜。
      着力开展村庄美化亮化、垃圾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建立“周五爱卫日”等长效机制,按照“园林下乡、景观进村”的绿化思路,打造鲜花盛开的美丽村庄,乡村处处盛开鲜花,建成了一批“小而美、小而干净、小而宜居”的美丽宜居乡村和“鲜花盛开的村庄”,逐步实现人居环境生态化。
      把产业建设作为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有力抓手,按照沿边村寨“一乡一品”“一村一特”的发展目标,全面推进乡村产品商品化。目前,建成农林产业基地213.98万亩,粮食面积和产量均在34万亩、7.9万吨以上;打造“绿色食品品牌”,加快无公害粮经产地、无公害核桃产地、无公害茶叶产地、无公害蔬菜产地、无公害水产产地、无公害畜禽产地建设认证,认证面积68.84万亩,通过“三品”认证企业10家、认证产品27个。
      加快基础设施智慧化建设,把沿边公路作为重中之重,实现沿边村寨公路串联成线。提升边境信息通信网络保障能力,边境村寨实现了5G网络全覆盖。同时,加快推进永和园区境内外联动发展项目建设,促进了沧源沿边境内外经济社会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