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邮箱  信息检索:
  • 昭通镇雄:抓“五网融合”建设 促民族团结进步

    来源:镇雄县委统战部 2024-03-27 10:47:00

      中屯镇位于镇雄县最南边,辖7个行政村190个村民组,总人口7.1万人,与贵州七星关区、赫章县毗邻。有5个村赶集,可谓天天赶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频繁的人员流动,致使辖区内治安环境较为复杂。为了抓好社会治理,中屯派出所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网格,探索出“五网融合”工作模式,走一条具有公安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之路。
      一、多频共振,党建引领队伍保障网
      一是积极学。派出所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用好会前学法、法宣在线等平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到“三会一课”、队伍培训的重要内容,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工作,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二是用心干。通过民警进农家、进学校、进企业活动,以警民恳谈、乡村振兴法制行等形式,以法制宣传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相结合,倡导“以和为贵、团结为重、遵纪守法”理念,引领各族群众携手走向基层法制的现代化,发动各族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推动矛盾纠纷在初始阶段发现、在一线及时化解,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家园。
      二、多元化解,搭建和谐亲民调处网
      一是“掌上”化解增效能。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人员发生矛盾纠纷不易化解的实际,组建村民小组调解微信群,由村民组长为群主,邀请老党员、返乡大学生、乡贤能人等参与,哪些人发生纠纷,就把双方当事人拉进群,社区民警主持调解,摆事实、讲道理、明利害,把化解矛盾的过程转化成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协调双方深入沟通、最终化干戈为玉帛的群众工作,千方百计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各族群众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和谐发展。2023年6月,有两家人发生矛盾,村民小组组长等人利用微信群成功化解。其中一家的儿子X某表达了特别的谢意,他说原本要请假从浙江回来处理事情的,没想到一个微信群,节约了他的路费和时间,效果比自己回来还好。一个个成功的调处案例,增强了各族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二是“议事”化解聚民意。针对个人与集体、地方与企业、村民与单位等涉众型纠纷,各村建立议事委员会,由致富带头人、乡村贤达为成员,市县挂村政法干警和片区民警加强指导,依靠群众发现问题、排查矛盾、化解纠纷,真正做到“大家的事情大家办”。2023年11月,柳林村汉族群众与彝族群众因水源问题引发纠纷,村议事委员会进行及时协调,快速处理饮水争议问题,有效预防矛盾升级。三是“金盾”化解破难题。针对重大疑难复杂的矛盾纠纷,在派出所设立“金盾”调解室,组建由民警、律师、法官、民族干部、教师、心理咨询师等组成的专业调解团队,邀请相关单位负责人、村支书参与观察、评判和建议,集全镇最权威的调解员、最独到的视角和观点,以法、理、情相结合,依法妥善处理好矿群纠纷、家族矛盾等各类矛盾纠纷,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三、多方借力,构建平安护民防控网
      一是“十户”联“百寨”。将辖区190个自然村划分为2000个网格,以居住相邻、情感相近的“十户”左右为单元,选出一名单元长,实现联防、联助、联调,常态化开展“远亲不如近邻”“平安和谐靠大家”等教育实践活动;将村民信息汇编成册,构建“一村一警一治保主任”与村民之间互动的平安信息平台,在村民遇到困难、发现险情或其他需要紧急救助的情况下,只要拨打单元长电话,即可实现“一呼百应”的互动、互助效应,促进各民族守望相助、手足情深。2023年某日凌晨1时许,杨某夫妻闹矛盾,一时想不通的杨某喝下农药,杨某妻子立即拨打单元长电话,与杨某联防联动的其余9户闻讯而动,快速送医,成功获救。二是“百警”保“千家”。发动并选聘护林员、保洁员、保安等能够有效管理的治安积极分子,组建护校队、护厂队、护街队、护河队等“义警”队伍28支252人,统一“义警”服装,与“一村一警一治保主任”分工负责、互为补充,进一步强化社会面治安管控,为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强力防范。三是“千眼”守“万户”。在重点区域建设290个联网监控、1套“鹰眼”和8套WIFI采集系统,接入4752个社会监控,实行24小时视频巡查和轨迹追踪,银行、学校安装一键报警和人脸识别系统20套,提升了科技防范能力,街面“盗抢骗”和伤害类案件大幅度下降。2021年1月11日,通过人脸识别系统抓拍、预警,成功抓获一名潜逃20余年的命案逃犯。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守护了百姓平安,促进了社会和谐。
      四、多点突破,创建暖心为民服务网
      一是“网上预约”利群众。利用公众服务号、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实现户籍业务网上办、预约办、即时办;适时发布预警提示、更新宣传法律法规、推广安全防范技能,全面增强防范意识;通过留言、举报,第一时间获取情报信息、掌握治安动态、收集社情民意,打防管控更加精准。每年利用网络预约为群众服务500多人次,深受群众赞誉。二是“三推三帮”护留守。针对留守群体大、负担重、法制观念差、防范能力弱等特点,联合民政、妇联、教育等部门推动排查安全风险、推广安装户外监控、推荐佩戴定位手环,帮助维权、帮助疏导、帮助监护的“三推三帮”举措,通过定期“见面访、电话访、视频访”等方式,动态掌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留守妇女的情感变化、留守老人的生活困难等情况,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干预处置,严防心理扭曲、畸形恋情、用火用电等问题引发案事件。民警陈某多次帮助留守老人解决生活困难,找回多名走失儿童,在中屯村成了群众心目中的“留守老人之子”“留守儿童之父”,用行动诠释了“警民一家亲”的理念。
      五、多措并举,组建重点群体闭环网
      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综合考量前科、吸毒等特殊人群的个体因素,采取推荐厂矿务工—从事政府“公服岗”—参加集体合作社—集中劳务输出—开展技能培训—民政救助兜底的“六级帮扶”模式,最大限度帮助特殊群体走出困境、回归社会。通过耐心教育帮扶,青山村吸毒史人员成某从一名“瘾君子”变成禁毒宣传员。2016年,成某因为无知、好奇和交友不慎,染上了毒瘾,从此花光了多年的积蓄,欠下了外债。被依法予以强制戒毒出来后,他成了村民们不待见的人。为帮助成某戒断毒瘾,重拾生活信心,中屯派出所社区民警与其交心谈心,了解其特长,协调一家就业培训机构聘请其为助教,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他感恩多方帮助,于是常常现身说法,宣传禁毒危害,成了禁毒宣传员。这就是“中华民族一家亲,警民和谐一家人”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通过科技赋能、网格化管理等办法措施,中屯派出所不断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发挥了“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积极作用,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构筑起牢不可破的民族团结进步防护墙,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铁板一块;9年来无命案和重大恶性刑事案件,平安中屯建设更加牢固,实现了“四个下降”(刑事发案、治安发案、矛盾纠纷、安全事故同比下降)、“五个零发生”(重大敏感警情、重大恶性案件、重大安全事故、网上负面舆情、队伍违纪违法零发生)。2022年中屯镇被命名为昭通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柳林村、齐心村网格化理成效明显,被评为国家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屯派出所被公安部命名为“一级派出所”,荣获全省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称号,荣立集体三等功,被市公安局给予集体嘉奖,所长刘国相被评为2023年度全省优秀公安派出所所长。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