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邮箱  信息检索:
  • “老西藏”霍钟权谈统战:上接阳光 下接地气

    来源:中央统战部网站 2017-04-25 11:34:00

        这是中央民族大学(原中央民族学院)1959级少数民族语文系藏语班的部分在京老同学聚会留影,右一是霍钟权,左一是郑晖(老霍的老伴儿),其余是他的同学。50年前,他们一路唱着“歌唱祖国”奔赴西南边疆西藏,霍郑二人又转乘解放牌敞篷货车冒着凛冽寒风奔赴号称“世界屋脊的屋脊”——西藏北部那曲地区,俗称藏北。

        从1964年到1984年,霍钟权把自己最好的青春揉进了藏北高原,用真诚待人与勤奋实干同藏北人民结下浓浓亲情。1984年从西藏调回北京,到中央统战部二局,从此又开始了时至今日的30余年的第二阶段涉藏统战工作。无论是在西藏还是回内地,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之后,都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他将二十年的基层阅历比作“地气”,带着对基层百姓的深情,敬畏着居于中央部门的岗位职责;同时,将党中央的决策方针和中央领导的讲话指示精神喻为“阳光”,怀着对党和国家的赤诚之心,实践着“为组织帮点儿小忙,为人民办点儿实事儿”。

        坚定理想信念,勇于克服困难

        霍钟权生于1939年,是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1964年毕业分配到遥远的西藏,并且还是平均海拔4500以上的藏北高原,那里氧气含量不足50%、年平均气温不到1摄氏度、8级以上大风每年刮100多天。这是什么概念?大家可以参照电影《可可西里》和纪录片《羌唐无人区》。

    凭借什么义无反顾地就这么去了,并且一去就是二十年?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老西藏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

        解放之初的西藏,环境艰苦、情况复杂。外有帝国主义残余势力的侵略和干涉,内有民族分裂势力的捣乱和破坏,斗争尖锐,工作困难重重,急需用人。“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理想”、“党的号召就是我的志愿”等成为当时社会上最响亮的口号。年轻人当中更是荡漾着浓重的家国情怀,响应党的号召、服从祖国需要理所当然、义不容辞。邓小平同志为进藏人员题词鼓励:“接受与完成党所给予的最艰苦任务,是每个共产党员、每个革命军人无上的光荣。”(《解放西藏史》)

        老霍说,我个人理解和体会,“老西藏精神”主要是“老西藏”们能用实际行动体现和实践六个方面的精神:一是忠于祖国、服务人民、听党调遣的理想信念;二是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三是严格执行政策、严守纪律的组织观念;四是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五是刻苦学习、钻研业务的敬业精神;六是顾全大局、同甘共苦的团结精神。“思想上觉悟了,理想信念坚定了,一切困难都不在话下了,适应起来也就快了。”

        虽然由于历史原因,霍钟权直到1975年才被接受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他始终积极主动向党组织提交思想汇报和入党申请,并用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回忆起这段历史,老霍笑称自己当时是“党外布尔什维克”。

    融入群众做统战,踏实为民谋福祉

        老领导、老同事、老战友、曾任中央统战部二局局长、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的朱晓明同志用“正、实、勤”三个字评价于他,与他熟识的人往往亲切地称他“老霍”。这样的“好人缘”是老霍用毕生扎实的工作作风积累起来的。

        “实践证明,做民族、宗教统战工作,尤其是做基层群众工作,的确是‘心诚则灵’。”老霍娓娓道来当年在藏北工作时同群众打交道的往事——下乡住在农牧民家里,将口粮、副食与住家合享,学吃糌粑、喝酥油茶乃至吃生肉;关注农牧民的生产、生活,下乡时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好事。藏族兄弟会因担心他的安全晚上主动去接他,藏族阿妈会单独给他准备一碗稠稠的酸奶……“首先要诚心诚意地尊重和理解当地群众,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甚至尊重和理解他们的不足。这样才能建立信任,有了信任才能沟通、商量解决问题。”

        老霍和他的妻子至今仍与不少藏族同事、朋友保持着联系,二十年的西藏情留给他们的更像是家乡亲人般的温暖,以至于老霍认为自己俨然是半个藏族人了。他至今还珍藏着一张班戈县“人民代表当选证”,以作为“那曲人”的永久纪念。

        老霍在藏北的20年,是用艰苦磨练青春的二十年,也是从感性体验升华到理性认识的二十年。与当地群众实行“四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最终达到“同心”境界:藏、汉及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只是自然、地理、社会条件所限而造成的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的不同,但利益、愿望和感情是相通的;祖国的统一与强大、民族的团结与进步,才是各民族共同利益的体现和保证。

        “老西藏”们坚持“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短的十几年,长的几十年,甚至为西藏工作“献了终身献子孙”。正是这种自觉长期扎根边疆的态度决定了建设边疆的作为,从而践行了忠于祖国、报效人民、听党调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彰显了以苦为荣、以苦为乐、排除万难的艰苦奋斗精神。而拥有这种大局意识和奋斗精神,才会让“老西藏”们沉得下心来,从长远考虑,扎扎实实地多办事,办好事,同藏族同胞成为心连心的兄弟姐妹。

        “老西藏精神”要继承,青年同志须践行

        由于西藏的特殊情况,历届中央领导都高度重视西藏工作,精心培育、大力倡导、充分肯定与褒奖“老西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

        老霍领会,“老西藏精神”就是党的宗旨在西藏特殊情况下的体现,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党的一系列优良传统在西藏工作中的延续与发展,是搞好西藏工作的一项力量源泉和重要保证。

        老霍2000年3月正式退休后,一直被中央统战部有关业务局返聘,经常参与讲课、审稿、审片、陪团、参会等,尤其参与过重要的专题调研、专项工作。

        “我部领导非常重视老干部工作,亲切关心老同志,离退办的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给我们老同志以很大激励和鼓舞。加之有关局、办同志们的信任与鼓励,促使我一直继续努力实践‘老西藏精神’。鉴于深知西藏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敏感性,注意高度负责、严格自律。只要是组织交办,又是我力所能及的,就要全力以赴。”他说。

        老霍的“退休不褪色”多次受到好评和表彰。如2009年被评为由中组部批准的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2015年因撰写《老西藏精神浅谈》一文(曾发表于2013年1月23日《光明日报》)得到中央统战部孙春兰部长和冉万祥副部长的肯定批示。

        老霍认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们的国家,包括西藏等各藏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正蓬勃发展,但仍面临着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青年是时代的主人和未来的希望,祖国强盛、民族振兴、推进统战工作等历史重任寄托在青年身上。“老西藏精神”作为红色基因的一部分,应该继续不断传承、弘扬。

        “我很羡慕现在的年轻人,他们拥有更加丰富的知识、敏锐的思维和较强烈的创新精神与越来越好的创业条件。希望他们能坚持‘上接阳光、下接地气’,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等一切我们党和民族的优良传统,增强使命感,发挥主动性,多到基层和困难的地方去体验和锻炼,在攻坚克难中提高觉悟、磨练意志、增长才干,为统战事业的大发展做出光辉业绩。”老霍说。(文/郭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