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邮箱  信息检索:
  • 怀念我的祖父李霁野

    来源:天津日报 2022-12-27 17:29:00

      编者按:李霁野(1904年4月6日—1997年5月4日),出生在安徽省霍邱县的叶集镇,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外国文学翻译家、鲁迅研究专家、教育家和诗人。他翻译了大量苏俄文学名著和英美文学名著,如《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简·爱》等世界名著、小说和诗歌,在海内外翻译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本文是李霁野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李先生之孙李正辉怀念祖父所作。

     

      祖父离开我们十七年了,但我感觉他并没有离我远去,他的慈爱声音还在我耳边常常响起,他的精神还在时时教育我、鼓舞我。爷爷对信仰的坚守、对事业的执着、对师长和同志的深情、对我们的教导和关爱,和他的文学成就一起,都是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我要永远学习、努力践行。

      爷爷解放前不是党员,但从20年代起,他就坚定地站在中国共产党一边,像鲁迅先生一样,深信中国共产党和所领导的革命事业“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他始终配合党的工作,一贯被视为有共产党嫌疑,两次坐敌人监狱,多次传言将被捕而被迫告别妻稚、独自逃亡。受爷爷牵连,奶奶曾被日寇抓去坐牢。爷爷的一个弟弟帮助他做“北方左联”的工作,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坐牢。另一个弟弟受他进步影响,1928年就加入了共产党,在北平未名社工作期间和王青士、王冶秋散发反蒋传单被捕过。爷爷主持未名社社务以来,勇于组织出版苏俄革命文学作品。他的译作和党的重要干部任国桢烈士的作品一起被鲁迅列入《未名丛刊》出版。鲁迅通过他联系曹靖华先生翻译苏联革命文学作品《铁流》。他由于翻译出版苏联文艺理论著作,被敌人逮捕入狱,导致未名社作为“共产党机关”被一度查封。在那个寒凝大地、风雨如磐的时代,译介革命文学,不但没有名利可收,反而要冒生命的风险。但是爷爷和同仁们在寂寞中锲而不舍、在危难中矢志不渝,支撑他们的是信仰、信念的力量。

      爷爷不顾个人安危,掩护、接济、营救了很多党员。冯雪峰同志在“四.一二”政变后毅然入党,被敌人通缉,到未名社找到主持社务的爷爷,爷爷毫不犹豫掩护他在未名社避难,并资助他经费。“四.一二”后的白色恐怖中,1928年爷爷因共产党嫌疑被捕刚出狱不久,就敢于接待两位经北京去绥远工作的党员住在未名社。

      王青士烈士、李何林同志在家乡搞暴动被通缉,到北京找到他,爷爷安排他们在未名社工作、生活。王青士以未名社为掩护从事地下工作,拟定要保释的党员同志名单,爷爷作为未名社负责人做担保,承担“随传随到”的一切风险。未名社变成了党的地下联络站,宋日昌同志就是通过未名社接上了党组织关系,王林同志经常到未名社来和党员接头。王青士离开北平,担任山西特委书记期间,为方便接收党的活动经费,他和宋日昌同志仍然使用未名社的名义。

      地下党员张一林、戴铸九等都参加了未名社的工作。张一林在河北南宫教书、从事地下活动,以未名社成员的名义向学生宣传革命思想,引导了一批青年走向革命。他被敌人逮捕,由爷爷多方营救出狱。未名社成员李霁野、台静农的进步声誉,也吸引了杨西光等青年革命者来到北京,投身革命。未名社已成为宣传革命思想的阵地、党员开展地下工作的一个重要依托,爷爷也被党内同志们视为可靠的朋友、党外布尔什维克。令人感动的是,爷爷对自己的功劳淡如烟云,从不张扬,很多事情都是在别人的文章中详细叙述的,而在爷爷自己的文章中很难找到记录。

      爷爷有博大的爱,他爱师长、爱战友、爱家人、爱家乡父老、爱青年。他一生宣传、发扬恩师鲁迅的思想鲁迅去世后,抗战爆发导致京沪汇款中断,遗孀许广平无法寄钱供养鲁迅母亲,爷爷每月从自己不多的薪金中抽出几十元供给恩师鲁迅的母亲和原配妻子,坚持好几年。许寿裳先生在台湾被暗杀,他在追悼会上拍案而起、怒斥敌人,著文、写序终生忆念许先生,赞颂许先生的功绩。他热爱战友,象亲人一样对待同志,真正是同志加兄弟。韦素园重病向未名社借款支付医药费,爷爷把自己一部长篇译作稿费拿出一半替他还债。李俊民同志从上海到北京参加筹建“北方左联”,爷爷热情资助他。曹靖华因从苏联回来,很难找工作,爷爷拜托范文澜、许寿裳先生为他联系工作,又为他的身份严格保密、使他免遭敌人暗害。进步作家孔另境被捕,爷爷虽然和他相识时间不长,但知道他思想进步,就毫不犹豫请求鲁迅、许寿裳营救,拿着他们的介绍信奔走联系所托的政要,最后保释孔先生出狱。

      抗战中,曹靖华、魏建功、李何林等挚友坐火车逃出沦陷的北平,在津的爷爷奶奶预计有朋友逃来,提前在天津火车站连续几天等候,拿着多方借来的天津租界出入证,把他们接入日寇不能进入的安全租界,得以脱险。他在未名社救助过的郑卫华同志,建国后担任安徽省领导,邀请他相聚畅谈往事,卫华说:“你当时还帮助我40元大洋呢!”爷爷说:“是吗?我一点也不记得了。”卫华的夫人问:“你不怕危险吗?”爷爷笑了笑说,“我倒没大想这个问题。”

      爷爷敬爱的师长恽代英、瞿秋白,友人王青士、任国桢、赵赤坪、台一谷、袁新民都为革命献出了生命。爷爷对革命烈士怀着深深的敬爱,写下很多文章深情怀念烈士。他认为,宣传烈士事迹,使后人永远纪念他们,是幸存者义不容辞的庄严任务,否则愧对先烈。鲁迅曾嘱托爷爷找人把任国桢烈士的一部遗稿校订出版。在白色恐怖的年代,爷爷几经努力未能实现,但他几十年来对此一直无法忘怀,最终完成了鲁迅的嘱托,并写文章介绍国桢烈士的英雄事迹、和鲁迅亲密的师生情谊,告慰烈士英魂。赵赤坪烈士为革命出生入死,八次被捕,爷爷多次保释他出狱,解放前夕却被敌人杀害。爷爷怀着对烈士的深情,写下挽联“报国有门天将晓,琴正响时弦断音”,他写文章、写碑文,并写下两千行、几万字长诗,歌颂烈士的英雄气概。“文革”中长诗手稿被抄丢失,但他不能让这位“英勇战士的业绩永被湮没”,八十岁高龄时又根据回忆重新写过,作为“奉献万千先烈的虔诚薄奠”。评论家认为:长诗记录了革命家赵赤坪伟大而悲壮的一生,满怀深情刻画出烈士对党对人民革命事业的忠贞不渝,百折不挠,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一腔豪气,叙事宏大,格调悲壮;笔触细腻,满纸血泪,是一首不可多见的叙事体革命史诗。今年出版的《李霁野文集补遗》中收录了他重写的这首诗。

      爷爷的很多作品里寄托了对家乡的山水和人民的依恋。他热爱家乡父老,为普通同乡遇到的困难和不平,他直接写信给高级领导人反映。他热爱青年,对学生和年轻的鲁迅研究者象乃师鲁迅一样“绝无傲态、和蔼若朋友然”。对青年学生的来信,他花费大量时间,详细答复,平等亲切地提出建议。南开大学的一位学生因家境困难,想要退学,他坚决劝阻,并每月资助他,直到他不再需要。这位学生后来成长为解放军一位将军。爷爷不愧为亲炙鲁迅教诲、得鲁迅真传的忠实弟子,在他的身上,鲜明地体现了鲁迅的精神和风范。他将从鲁迅那里获得的教益、所汲取的力量,融入了他一生的实践。

      爷爷对我们孙辈既严格,也无比慈爱。爷爷从我们童年时起,就注重我们的思想教育。大到道德修养,小到穿着、作息,爷爷的关爱教导如春风化雨。他在给我和妹妹的信里说:“还有要注意修养的是德。先要敬爱尊长:奶奶爷爷父母师长及其他家庭和亲戚的长辈。要想到自己是中国儿童,祖国是文明大国,解放后大步前进,目前比较落后,那是受帝国主义侵略压迫的结果,是封建制度压迫的结果。因为有共产党领导,才有了新中国。你们要从小起,就学着明白这个大道理,不甚明白,可以请奶奶讲一讲。所以先明白爱祖国、爱党、尊敬长辈、爱同辈,是好孩子必备的品德。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算好孩子。你们可以做到。”他教育我们文明礼貌:“同游伴互让、讲礼貌,欢欢快快,可以互相帮助,养成文明合群的美德。谈话声音要低柔,见人要打招呼问候,吃饭时万莫大声喧笑,细嚼慢咽,十分重要。”

      我小时候喜欢上了爷爷的一双皮鞋,他抓住机会教育我要注重心灵美:“在我青年时代,对西服革履的有些青年是有反感的,因为他们也油头粉面,行为不端,言语粗俗。但我并不反对西服革履,所以你穿西服,穿皮鞋,我都赞成,皮鞋自然可以给你,我年岁大了,乐意穿布鞋,并不表示对皮鞋有什么成见,青少年穿皮鞋,走起路来有精神些,有什么不好呢?但要牢牢记住:外表美要表现内心美!”我取得了好成绩,爷爷写信说:“你大概还记得我们的家规:考试得一百分,打手心三下。这次你表现得这么好,自应照家规办事。我们的家规十分合理,你们早已心悦诚服,因为你们了解:有点成绩就骄傲自满,是最大的缺点,一定要摔跤,小则伤己,大则害人。”我们眼睛近视了,爷爷安慰不要灰心着急,“从现在起,要实行爷爷常常告诉你的话:不要在光太强或太弱的地方看书。不要躺着看书。不要走动时看书。书不要离眼太近或太远。看书时间不要太长,放下书休息时看看绿叶或晴空。做眼睛操。希望你们时时注意,不要把爷爷的话当耳旁风。”

      爷爷他们那一辈“五四”新文化运动先行者,都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自觉吸收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同时又坚决摒弃落后、陈腐的东西。爷爷教给我们通过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唐诗宋词,培养高尚情操:“我为什么要给你们选讲一些唐人绝句呢?因为唐人绝句是用最精彩的手法,表现了:(一)高尚的情操;(二)崇高的思想;(三)丰富的想象;(四)生活的时代气息;(五)精美的文字;(六)独特的民族形式。我希望选讲的绝句,可以作为例证,供你们欣赏,真正喜欢的,可以随时吟咏,自自然然地背熟。有些可能你们并不喜欢,这也很自然。因为好诗是从生活经验中提炼的精华,你们以后生活经验逐渐增多,就会对它们有亲切的感觉了。”“孙儿正辉写了鲁迅先生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作为座右铭,我们希望通过好诗美词的熏陶,你们能对世间假恶丑的一切横眉冷对,对世间真善美的一切俯首为牛!”

      爷爷一生译介外国进步文学,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爷爷的恩师、挚友们很多有着留学经历。鲁迅、许寿裳在日本留学期间学习了近现代医学和科学的基本思想,获得了批判中国封建文化的思想武器,确立了唤醒民众、改变国民精神的人生理想。爷爷在未名社并肩工作的韦素园、曹靖华和好友蒋光慈都是党派往苏俄的第一批留学生,他们学习了马列主义原理,带回了苏俄文艺作品和理论著作,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先行者。这些师友的经历对爷爷的思想和事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一起实践鲁迅先生倡导的“拿来主义”,热情译介优秀外国文学作品和理论著作,以理性科学的态度辩证取舍、批判借鉴外来文化,推动中国文学的变革,他们是文化界博采众长、锐意创新的楷模。

      爷爷曾到国外著名大学考察、旁听,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走上留学之路。爷爷非常希望我们这一代,通过留学开阔眼界,学到真才实学,报效祖国。为了给我们创造条件,他花费了大量心血。他通过台静农爷爷、陈漱渝叔叔、台湾的施淑教授、台湾著名学者秦贤次先生等朋友联系发表他的作品,筹集资金,用于我们留学。虽然我留学前获得了全额奖学金,但是爷爷的帮助仍然使我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全心投入学业。叶嘉莹教授、潘承孝爷爷、向自冶奶奶的女儿易小冶阿姨也都应爷爷之请提供过指导。对各位长辈,我永远感念。

      越留学越爱国,是我在国外学习工作最深刻的体会。最近我回国工作,十分荣幸地入选了国家引进海外人才的“千人计划”,深切感受到祖国对游子的热切召唤。祖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父老乡亲寄予我们更深切的期望,国家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一定要学习祖父他们那一辈文化先驱的坚定信仰、爱国情操、奋斗精神,继承前贤留学报国的传统,牢记国家的期望,把个人成长融入祖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勤奋工作,努力创新,有作为、敢担当,为实现祖父那一辈起就为之奋斗不息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李正辉,系李霁野先生长孙。博士,研究员。先后在国内外从事法学、律师、证券等工作。2013年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